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强地区发展活力的重要途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开放”列入五大发展理念,重申了“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的坚定决心,勾勒了“对外开放的力度将会越来越大”的具体路径,体现了党中央对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彰显了立足国内、放眼全球的宽广视野和长远谋划。凉山立足实际,在坚决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过程中,坚持把开放作为富民强州的必由之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新合作、新模式、新领域、新平台的构建和打造,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为凉山实现跨越提升提供经济支撑。
一、实现凉山跨越提升,需要深化开放型经济新合作
开放型经济合作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生活国际化发展的历史趋势,在凉山深化开放型经济新合作是推动凉山跨越发展的重要基础,有其深刻的理论环境和现实意义。一是深化新合作需要紧扣发展战略。四川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定位是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北、中、南三路的重要节点和“一带一路”内陆核心腹地、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凉山州地处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点,作为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核心区,应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精心组织参与省“251三年行动计划”、“千企行丝路”活动。充分发挥“川滇要塞”地理优势和承东启西的四川南向枢纽门户作用,依托“五纵两横两环加航空水运”现代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和四川南向国际交通物流大通道,打造畅通云贵、纵贯川滇的重要走廊,全面推进经贸、金融、旅游及人文交流合作。加快建设西昌铁路二类口岸;力争西南地区一流支线机场——西昌青山机场升级为国际口岸机场。推进经久工业园区和冕宁稀土工业园区创建省级外贸出口基地等。二是深化新合作需要紧扣区域实践。凉山依托水能、矿产、农业、旅游、民族文化五大资源,从战略层面研究细化了推进区域合作的重大举措。《建议》提出,深度融入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强与临近省市的产业与科技协作,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巩固提升成凉、绵凉、攀凉、川滇黔市州区域合作成果。加强与甘肃临夏、云南怒江联动协作,积极对接成渝、滇中、北部湾三大经济圈,加强综合交通网络、文化旅游、经济贸易、产业协作、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合作,实现共建共享共赢。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发达地区的经贸往来,选择性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如:深化与津巴布韦烟草生产技术合作、与荷兰花卉产业合作,推进与新加坡钒钛资源深加工合作、与泰国农业服务业合作等。主动融入中国-东盟自贸区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发展外向型产业集群,形成各有侧重的对外开放基地。
二、实现凉山跨越提升,需要创新开放型经济新模式
创新开放型经济新模式,既是推动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顶层设计,也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凉山经济与全省经济、全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接轨相融的必然要求。“十三五”时期,凉山州应在重点领域实现突破。一是创新外贸发展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和贸易已经进入全球价值链时代。建设贸易强国、贸易强州,应完善贸易布局,创新外贸发展模式,提高外贸发展质量,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凉山州实施自主品牌出口增长计划,扩大钒钛、稀土等战略型新兴产业的高端产品、高技术产品、特色农产品出口和旅游、文化等服务产品出口,促进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做大对外贸易总量,提升外贸依存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推动大凉山“品牌”出川出国。实行积极的进口政策,鼓励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战略资源型产品进口。二是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凉山州充分发挥投资促进工作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中的重要作用,采取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以企招商、以园招商等方式,围绕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主动出击,精准招商。注重引入技术辐射能力强、吸收就业能力大、资源节约型的外资企业;着重引进一批资源深加工、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高精特新项目;并针对钒钛、稀土、新能源、装备制造、旅游、电子信息、建筑房地产等产业实施专项招商。三是创新资源开发模式。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是全国唯一一个资源开发综合利用试验区,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应加大资源和产业整合力度,积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和价值最大化,突出旅游、交通、水利、矿冶、城建、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引导,推动整个产业发展壮大,努力构建圈内水电产业集群、区内矿冶产业集群、区内绿色产业集群和区内旅游产业集群等,提升攀西战略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水平。
三、实现凉山跨越提升,需要拓展开放型经济新领域
扩大对外开放,涉及的领域很多,“十三五”时期,凉山要着重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下功夫、用力气。一是扩大经济领域的开放。在扩大制造业开放的同时,扩大现代服务业的开放。重点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科技信息、旅游会展和社会服务等,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力争取得裂变式突破。二是扩大社会领域的开放。在扩大经济领域开放的同时,扩大社会领域的开放,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这是现代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选择。“十三五”时期,凉山着力提高科技教育领域的开放水平。鼓励外资、社会资本兴办科研、教育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吸引知名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中心落户,建设科技合作基地。着力提高卫生体育领域的开放水平。鼓励外资、社会资本投资医疗机构,参与卫生、体育设施建设;加强与境内外医疗机构合作,争取建立外商独资医疗机构试点。吸引省内外知名体育公司落户,争办更多的省级、国家级体育赛事。三是扩大文化领域的开放。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更需要文化开放的保障与支持。倾力打造“火把节”传习展示基地,积极创建“大凉山彝族文化”“摩梭文化”等国家级、省级非遗保护示范基地;支持文化企业、文艺院团赴州外兴办实体及商业演出;以彝族文化、摩梭文化、红色文化、茶马古道等文化项目为引领,大力传承弘扬民族文化,扩大文化领域的开放广度和开放深度。
四、实现凉山跨越提升,需要打造开放型经济新平台
打造开放型经济新平台,对优化开放平台结构,提高开放功能和服务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凉山州应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发展机遇,全面落实“双十条”政策措施,着力打造开放型经济新平台,吸引中国乃至世界的目光,加强宣传推介,全面提升凉山对外开放形象。一是打造旅游胜地新平台。依托绚丽多彩的旅游资源和极具魅力的民族文化资源,积极推进“全域旅游”成为首位产业,加快打造南线火把节和川滇文化体验、东线大凉山彝族文化原生态、西线香格里拉和摩梭风情、北线红色文化和航天高科技体验等旅游线路,对接云贵川渝和新马泰等国内外旅游热点,规划打造民族风情、康养胜地、航天科技、高峡平湖等国家级、世界级品牌旅游线路。二是打造品牌展会新平台。利用好、搭建好西博会、科博会、农博会、旅博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专题招商会、国际火把节、西昌国际马拉松赛、国际帆船赛、钒钛产业博览会等展会、节庆平台宣传凉山,打造凉山品牌,提升凉山美誉度。三是打造创新区域新平台。积极打造一批中高端人才汇集、制度体系完备、创新氛围浓厚的重点创新区域,将西昌建成具有典型性示范性的创新型城市,支持建成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型特色城镇;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来凉山建立研发中心或分中心,在新材料、装备制造、暗物质研究等重点领域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实验室。
开放发展,是内陆贫困地区解决内外联动的关键,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的重要引擎。“十三五”期间凉山要面向全省、全国、全世界,立足川西南,辐射云贵渝,通过建设四川南向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西部民族地区开放合作新高地,发展开放型经济,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补齐开放型经济的“短板”,实现经济发展总量、质量、均量“三量齐升”,缩小与全省、全国发展差距,确保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