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返回顶部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党校论坛 >

程力岩:加快推进凉山扶贫攻坚 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发布时间:2016-01-13 17:24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数: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从“解决温饱”到“小康水平”,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表明了我们党对什么是小康社会、如何建设小康社会认识的深化。全面小康是全体人民群众的小康,不能有人掉队;全面小康社会贫富差距的底线是消除绝对贫困,让每一个人都生活得更有尊严。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要确保贫困人口与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必须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贫困群体脱贫致富步伐。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没有农村地区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资源富集、多民族聚居、集中连片特困是凉山“三大特殊州情”。全州彝、汉、藏、蒙等14个世居民族,总人口512万(其中彝族占51.7%)。多年来,州委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坚持一手抓安宁河谷地区率先发展,一手抓大凉山彝区和木里藏区扶贫攻坚,全州贫困发生率逐年减少,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凉山州仍然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积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基础设施落后、产业支撑薄弱、思想观念陈旧、禁毒防艾形势严峻等问题突出,因病、因灾、因毒、因残等贫困因素相互交织。到2020年底,全州11个国家贫困县要摘掉“帽子”;50.58万贫困人口要脱贫,2072个贫困村要完成整村推进彝家新寨建设。凉山州委七届七次全会正式通过《中共凉山州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明确把扶贫开发攻坚作为推进全域凉山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工作,并指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不让一地一域、一户一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落伍。为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等不得、拖不得、慢不得,凉山在积极探索扶贫攻坚有效途径,着力从提升“四种能力”入手。

一、制定精准扶贫方案,提高扶贫攻坚“精准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为此,凉山州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扶持对象精准、扶贫项目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扶贫措施精准、驻村帮扶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要求,以消除绝对贫困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扶贫、教育、禁毒、防艾、倡导现代文明生活方式“五管齐下”,治穷、治愚、治病、治毒“四治并举”,扎实推进“五大扶贫工程”、彝区“十大扶贫工程”、藏区“六项民生计划”和“七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精准出拳、找准靶心,把扶贫对象摸清搞准,把底数兜清,把家底盘清。把精准要求落实到每个人头上、每户收入上。针对扶贫对象致贫原因,全州以县为单位分年度制定到村到户扶贫脱贫计划,“量身定做”每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户的扶贫攻坚方案,定时间、定任务、定人员、定措施,落实帮扶项目和帮扶资金,确保全州每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万人左右。

二、重“输血”更重“造血”,激发群众脱贫“战斗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摆脱贫困首要意义并不是物质上的脱贫,而是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贫困群体既是扶贫的实施主体,又是直接受益者,激发内生动力,就是激发他们摆脱贫困、致力创业的梦想。凉山州围绕“扶贫先扶志,富口袋先富脑袋”理念,把激发贫困群众自发、自愿、自觉的致富愿望作为扶贫的重要举措。首先,深入实施科技、文化、教育、卫生、计生、文明“六进彝家”行动。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切实增强财富积累意识、发展意识和家园意识,自觉克服“等靠要”等依赖思想和安于现状的守旧观念,增强贫困群众立足自身脱贫致富的信心,激发他们自强自立、自我发展的决心和热情,勤学善用科学技术,苦干实干勤劳致富。其次,加大省州级培训输出机构建设力度,着力提高农民工技能,激发干事创业的想法和思路。根据市场需求、产业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种植、生态养殖等技术培训、产业技术指导,提高贫困群体综合素质,让“造血”功能真正发挥作用。

三、夯实基层基础,强化基层组织“执行力”

凉山州始终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牢牢抓在手上,注重从扶贫开发工作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强化基层组织执行力。一是针对贫困地区的工作重点和区域特点,着力选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认真实施“1+5”模式递进培养后背干部人才,注重培养储备一批基层紧缺、了解农村、熟悉农村、作风务实、工作能力较强的专业型干部队伍。把扶贫成效作为贫困地区选干部、配班子的重要依据,对扶贫帮扶重视不够、工作不实的部门领导,严格问责。二是抓好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重点从机关、大学生村官中选派人才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坚持以“五个一”联系为重点的“双联”工作制度,组成驻村工作组,每个贫困村配备1个帮扶单位、1支驻村工作队、1名“第一书记”,1名帮扶责任人。三是积极开展贫困地区“法律服务进万村”活动,增强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深入推广“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规范村“两委”职责和村务决策管理程序等。

四、整合扶贫开发形式,形成扶贫攻坚“向心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为此,凉山州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立健全各级党委政府全面规划、协调发展、统筹兼顾、注重成效的统揽机制和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治理机制,形成强大合力共同参与扶贫攻坚。一是建立目标责任和投入增长机制。建立“州负总责,县市负主体责任,乡镇抓落实”的扶贫开发管理体制,全面落实责任、权力、资金、任务“四到县”制度等。结合17县市不同的区域发展特点,整合民生资源,重点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积极争取木里、金阳等县纳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贫困县金融机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信贷投放;大力发展“三农”保险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等。二是构建资产扶贫机制和完善考核评估机制。探索农村集体资产增产增收新模式、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方式、投资收益扶贫新模式。完善扶贫开发统计与贫困监测制度;建立贫困县退出机制;落实考核规定、完善实绩考核办法等。三是创新社会帮扶机制。广泛动员和农具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完善“1+N”扶贫工作机制;拓展延伸州内“4+5”对口帮扶;扎实开展“国家扶贫日”活动和“结对认亲,爱心扶贫”公益活动;加强宣传、引导鼓励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统战系统单位、民营企业、非公经济、社会组织参与扶贫攻坚。

扶贫攻坚事关百姓福祉,做好扶贫工作不仅是凉山州的“头号民生工程”,更是全省乃至全国的“头号民生工程”。凉山州要全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要找准难点和重点,统筹推进,巩固已有成果,防止实现程度回落。只有同心协力,艰苦奋斗,积极探索扶贫攻坚路径,才能加快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开创凉山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收藏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