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委召开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走基层“暖冬行动”工作会议后,州委党校严格按照州委《关于学习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走基层“暖冬行动”的实施意见》(凉委发〔2017〕22号)有关要求,将学习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走基层“暖冬行动”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走基层送温暖、督导脱贫攻坚、推进当前工作为重点,组织全校职工深入脱贫攻坚一线、深入村组农户,分阶段、抓重点、重成效地开展“暖冬行动”,全力投身脱贫攻坚冬季冲刺。
一、坚持从领导干部抓起,以最强力量抓落实
按照州委组织部印发的《州级机关干部蹲点帮扶工作方案》的通知(凉组通〔2017〕184号)要求,州委党校领导班子亲自安排部署、带头落实推动,立即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学习传达“暖冬行动”文件精神,并就脱贫攻坚蹲点帮扶工作进行具体安排部署,及时上报驻村蹲点干部信息台账,第一时间安排工作组驻村。此次脱贫攻坚蹲点帮扶为期3个月,采取全员参与方式,分6批12个工作组驻村蹲点,每个帮扶村6个工作组,每组5个人,15天一轮换,各组均由领导班子成员担任组长,成员至少包含1名中层正职。 11月16日,副校长彭思登带领第一批驻村帮扶工作组迅速进驻帮扶村——昭觉县博洛乡金曲地莫村和甲阿史村,全力以赴开展走基层“暖冬行动”。
二、 坚持从重点难点扶起,以最实举措显成效
开展走基层“暖冬行动”以来,州委党校始终把握要求、讲求方法、明确目标,从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改变“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取暖基本靠抖”的局面,在查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扎实推动精准脱贫政策落地生根,着力补齐制约帮扶村、贫困户脱贫奔康的突出短板,确保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一) 做好“翻译官”,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走基层“暖冬行动”,是把党的十九大精神传达到基层一线、传递到千家万户的重要载体,是以党的十九大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工作的具体实践。目前,州委党校已深入基层一线开展4次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活动,结合《脱贫攻坚政策应知应会答读本》《脱贫攻坚政策明白卡》等,讲清楚十九大精神中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讲清楚脱贫攻坚到村到户政策,讲清楚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实事。州委党校的十九大宣讲结合自身优势,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层,破解理论宣讲“深入难、接受难、持续难”的问题,聚村头、到田间、坐火塘,充当老百姓的特殊“翻译官”,将宣讲内容从“高大上”变得“接地气”,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
(二) 充当“暖心炉”,开展暖冬帮扶行动。州委党校结合本单位实际,积极开展“送温暖·惠民生”慰问活动,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解决困难问题,帮助群众提高生活质量,确保温暖过冬、愉快过节。一是号召动员“扶贫日”募捐,州委党校积极响应州直工委号召,组织各支部开展“扶贫日”募捐活动,党员领导干部充分发挥模范作用、带头捐款,全校教职工积极响应,慷慨解囊,纾困解难。此次活动共募得个人捐款15400元,同时学校决定集体捐赠20000元,捐款全部用于改善帮扶村生产生活条件、资助贫困学生等,帮助他们早日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二是组织开展“以购代捐”,为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贫困群众经济收入,树立市场意识,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州委党校于11月深入帮扶村开展“以购代捐”活动,单位干部职工争相购买帮扶村绿色农产品,在帮扶村建立自己的“菜篮子”,与两个村签订协议后,采取现金支付的方式,以略高于市场价格认购了帮扶村2只绵羊、7头小猪、25只生态土鸡、200斤荞麦、200斤燕麦及500斤土豆,价值9000余元。三是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为做好雪中送炭的民生实事,确保贫困群众过上一个倍感温暖的彝族年。11月14日,州委党校副校长彭思登一行到帮扶村开展“送温暖”活动,向贫困户发放了价值16000余元的大米、清油等生活物资,不仅给当地群众送来了物质上的慰藉,还为当地群众带来心理上的温暖,增强和坚定了当地群众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初冬的昭觉已开始下雪,天气严寒,州委党校的驻村工作组时刻把群众温暖越冬挂在心上,在驻村期间,每个驻村工作组都将向困难群众发放价值约3000元的生活物资,陆续发放200床棉被、200件防寒服、200套保暖内衣。
(三) 下好“先手棋”,解决水电路瓶颈问题。好的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州委党校对照十项民生工程及20件民生大事,始终把贫困村水、电、路、网、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立足部门实际,多方协调努力,积极争取建设项目和帮扶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着力改善帮扶村的用电、用水、道路等基础条件,切实解决两村发展的制约瓶颈。一是解决饮水难问题。甲阿史村和金曲地莫村地形以山地为主,海拔均在2500米以上,基础设施落后一直是制约两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村民生产生活的一大难题。两村都严重缺水,村里的现有水源很小,有时水很浑浊,甚至无水。由于缺水,村民们用水非常困难,这不仅影响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也影响到村民养成“五洗”好习惯,健康文明新生活难以推进。州委党校的驻村帮扶工作组决心破解这一难题。目前,金曲地莫村的驻村工作组已经向县、乡两级相关部门反映饮水难问题,建议修建完好的蓄水池,保证充足、干净的水源;甲阿史村的驻村工作组通过努力,已经将山水引入村幼教点,不仅解决了驻村用水,还解决了幼教点无水可用的困境。二是解决行路难问题。从甲阿史村到博洛乡是一条约4.5公里的土路,路面凹凸不平,乱石嶙峋,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徒手走路下山需要50多分钟,若是返回至少要花1个多小时。从金曲地莫村到博洛乡原是一条10公里的土路,步行到乡需要4、5个小时。每月逢六的赶场日,村民们要到乡政府赶场都是走路,有的卖几只鸡或小猪,买点生活必需品,几乎都是靠人背马驮帮运,往返一趟很是不易。正因为如此,老百姓种养的经济作物根本无法运到集市出售,自己所需的物品也很难搬运回家,导致商品流通渠道不畅,从而影响经济收入。“要致富先修路。”目前,金曲地莫村正在进行通村道路硬化建设,为了防止冬季下雪影响工期进度,州委党校驻村工作组督促施工方一定要加快工期,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工程,施工方表示12月中旬可完工通车。经州委党校驻村工作组多方努力和协调,在金曲地莫村的通村道路硬化建设完成后,继续进行甲阿史村的通村道路硬化建设,届时两村的通村道路均可大大改善,两村的致富道路也将畅通无阻。三是解决用电难问题。一根电线,连着千家万户,事关人民饮食起居;一个灯泡,照亮农家瓦屋,温暖了百姓心窝。两村海拔高、气候冷,用电难成为当地村民的隐痛和同步小康路上的“拦路虎”。村里至今没有通电、通网,这严重影响村民的生产生活,除了靠太阳能发电板基本解决日常照明外,电饭锅、电磁炉、电视机等家电都不能使用,冬天取暖只能靠木柴,下半夜躺在床上会冻得直哆嗦。只有电通了,这个冬天才会更温暖。州委党校驻村工作组将满足人民群众的用电需要、尽快解决用电难题,作为当前走基层“暖冬行动”的一项民生重任。在工作组刚刚进驻帮扶村时,州委党校领导暨工作组组长就迅速与县级相关部门反映用电难题,并一直跟进工作,向群众承诺尽快实现通电、通网。
三、 坚持从惠民实事做起,以最快速度谋部署
州委党校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及时回应群众关心关切,努力办好暖民心得民心的实事。开展进村入户实地调查,与百姓同劳同憩,访民情、听民声、解民忧,超前谋划、压茬推进,抓早部署明年工作,为决战决胜赢得时间、争取主动。在下一步工作中,州委党校将按照“统筹规划、梯次推进,规范有序、积极稳妥,分类施策、全面覆盖,分工负责、综合配套”的原则,坚持问题导向,落实精准要求,下足“绣花”功夫添举措、夯基础、补短板,大力破除水、电、路、网等发展瓶颈,持续开展“以购代捐”“送温暖”等惠民活动,精准推进彝家新寨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等重点工作,引导两个村尽快实现“1低7有”,带领群众尽快实现“1超6有”,确保脱贫奔康不落下一地一域、一户一人,使走基层“暖冬行动”成为参与最广泛、帮扶最扎实、群众最满意的惠民利民活动。
撰稿:李凌浩
审稿:王海燕